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工作需求逐步改变和增减,未来的办公形态何去何从?在信息科技进步、线上互动频繁的今天,不少跨国大型企业已宣布或计划将远端工作元素恒常化,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实体办公空间?对未来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又有什么影响?我们找来两位在商业空间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 LWK + PARTNERS 董事,从建筑到室内,谈谈他们对办公场所变化的洞见,探讨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为使用者设计出既实用又舒适、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近年,办公建筑无论在外观风格还是功能布局上,都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新常态下,无论是业主、租客还是个别员工,各行各业对环境质素的敏感度都相对提高,成为了影响建筑设计的最新一轮变数。带领 LWK + PARTNERS 商业设计团队的董事张家豪认为未来办公空间的变化主要分为两部分:用家需要和办公模式。
#用家需要
“一天中人们逗留在办公空间内的活动时间最长,而且办公室始终是一个进行各种实干活动的场所。远程办公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工种,有些工作上的沟通协作免不了需要一个场地或实质途径作为平台。作为建筑师,我们讲求的是怎样为这个过程创造更好的体验,让不同背景、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舒适地交流。” 张家豪说。
更具体一点来说,对于每天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的城市人群,张家豪认为一个理想、友善的工作场所必需从环境方面提升用家的身心灵健康:“将生活、工作和休闲之间的界线模糊,同时创造效益、社区和弹性。我们希望设计出人们愿意留下的地方,一个灵感之地。”
“以中国杭州镓谷科学园为例,我们的方案提出 ‘园林办公’ 的新型发展模式,将绿化空间有机地安插在实验室、共享办公空间和不同生活元素之中,营造出一种有助创新、互动和建立归属感的办公枢纽,鼓励人们达到工作与生活平衡。”
#办公模式
至于办公模式的转换,张家豪认为疫情不过是将一些业界思考多年的问题放到推进器上,诸如流动办公、跨境工作、人员流动等等,都指向一个核心方向:弹性。除了提供多元化的硬件设备帮助员工发挥,企业可能也需要考虑在工作文化上作出调整。
“透过采纳创新的办公建筑方案,我们看到一些传统大企业也积极突破旧有框架,回应新一代员工的需求转变。”
LWK + PARTNERS 商业设计团队过去一直以体验为核心打造不同类型的新世代商业综合体,将国际经验带到建筑设计中,配合当前国家经济及城市发展步伐,回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就办公项目来说,无论其外型如何,我们的设计理念始终离不开对尊重多元、便利性和用家体验的坚持。而且办公空间并不是独立个体,而是与其他功能元素互相依存,才能激发出人性化的互动空间体验。”
面对不断转变的市场期望,张家豪认为建筑师需要大胆打破旧有思维:“以同样位于杭州的奥体万科中心为例,我们重新演绎了“裙楼+塔楼”这个常见的建筑类型,模糊工作及生活的分界线,提高空间的参与性。” 这个去年完成的项目以独特的空间布局,回应企业文化的国际面貌和协作模式转变,成功吸引多家大型企业进驻。
从外部建筑走进室内,我们也好奇怎么样的室内设计才能回应大时代的呼唤,同时又给每天上班努力耕耘的人们提供亲切关爱的人性化空间。作为 LWK + PARTNERS 室内设计团队负责人,董事许奋强亲身体会到客户的需求在过去几年的变化,而此刻的社会又为设计师们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发挥机会。
#智能化
许奋强与他的室内设计团队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打造现代化的工作场所,包括为大型企业设计地区总部。被问到未来办公空间的具体形态,他表示:“随着流动办公和共用空间成为全球大趋势,加上疫情影响驱使企业采用远程办公模式,为确保员工、客户和管理层等各方面保持联系,智能化办公室成为了其中一项重要元素。当然,智能化办公室对电力供应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所以节能设计及环保认证都有利业主吸引租户。”
#企业形象展示窗
“ 在新一代办公模式的背景下,标准办公室功能已经弱化,取而代之是用以招待客户等更强调多方互动的功能,焦点在于如何展示企业形象推广业务。”
由于办公空间担当起对外形象功能,促使更多企业愿意引入艺术元素。许奋强认为:“建立专属的艺术品味,能让企业向客户传递独特的品牌形象。同时,提倡社区艺术发展也是企业回馈社会的一种途径。对不少国际企业来说,艺术品甚至可作为投资保值的一项资产。”
#功能弹性
灵活性也是当前企业的重要考量之一。除了上班人数因办公模式而变幻不定,各个空间的功能也趋向多元化。若配合可移动或可拆卸的家俬,茶水间便可以变成协作区或临时工作位置,开放空间也可以是举行午间瑜伽的场所。
“新一代办公室已经舍弃固定办公模式,而是把空间规划成不同形式的协作区,员工可以选择喜欢的工作空间。这种互动空间可以增加人与人的沟通,加强团队精神,加强归属感。站在企业的角度,一个舒适创新的工作环境不但能提升生产力,更是吸引人才、挽留人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