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越来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乃重要的全球议题。根据联合国 2019 年发布的人口推算,至 2050 年世界上 65 岁以上人口将达六份之一,份额远比 2019 年的十一份之一为高。在大城市,这个年龄群也越趋意识到自身的需要,追求品质更高的退休生活,养老住宅概念因而成形、发展,以回应不断上升的需求。

    LWK + PARTNERS 认为,这项挑战不仅关乎个别项目的设计,而是透过较小规模的养老项目作先导,思考如何推展至社区层面,建构更共融的未来城市。这篇文章将以位于中国香港的曦芸居作为案例,剖析如何结合建筑师、设计师及发展商的努力,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积极老龄化社区。

    垂直建筑设计充分体现城市特性

    曦芸居以酒店式医疗模式运营,由长者公寓、安老院舍及一座经重建的教堂所组成,提供不同类型的住宿模式、多元化的优质安老服务以及共享空间,缔造高端贴心的居住体验。

    养老住宅项目与医疗建筑一样,需要预留足够空间,包括较广阔的流通空间,以便操作护理仪器、无障碍设施以及日常生活辅助器具。相对于欧美城市拥有广阔开放空间横向发展低密度建筑,像香港这种高密度城市,垂直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充分满足复杂的功能空间需求的同时,又能提供设计高雅舒适的生活空间。

    LWK + PARTNERS 设计的曦芸居主大楼楼高 22 层,垂直高层建筑内除了提供住宅单位,更同时安置护理设施、康乐设施及聚会空间,具策略性地布置各种功能空间,将大楼分为安老院舍楼层、长者公寓楼层及公用设施楼层,透过大楼核心连通各个楼层,达致高效的人流及运营动线。

    妥善的垂直空间设计能让最终用家充分体验城市生活的便利,不论是与朋友相聚、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休闲娱乐,还是复康服务,都咫尺可及。

    人性化尺度的住所设计

    未来人们将享有更长寿命,同时以更健康的状态度过老年,意味着在养老住宅中居住的时间也更长。这无疑突显了住宅设计对维持优质生活的重要性。

    LWK + PARTNERS 同时作为曦芸居的室内设计师,特别在不同楼层采用不同色调,以方便长者识别。单位更配合不同通用设计,例如方便轮椅出入的特宽门廊、厨厕使用防滑地板、免触式灯掣等等。为回应认知障碍症患者的需要,单位更拥有一系列特别配置,包括可隐藏式的厨房水盆及微波炉,避免意外。项目弃用传统空调而采用冷冻天花板系统,改善感染控制及能源效益,并增加室内舒适感。

    从私密居所到公共空间,可见 LWK + PARTNERS 强调人性尺度设计及运营效益的平衡,定义未来安老空间设计趋势。

    活力安老社区  推动积极老龄化

    现今社会注重全方位健康,而对养老社区来说,这不仅是安全和便利的考虑,更必需兼顾提升住户的社区归属感和自信心。为推动积极老龄化,鼓励老年人多到户外活动,养老社区必须具备充足畅达的开放空间,方便住户养成运动习惯。

    曦芸居设有空中花园、私人会所、恒温泳池、健身中心、水疗设施、发廊、餐饮设施、景观空间以及社交空间,让住户可以自由互动。

    恒温泳池

    曦芸居项目包括一栋 75 年历史教堂建筑的重建工程。原建筑由尖形拱顶主体以及附于外墙的封闭式楼梯塔组成。纵使原教堂建筑已不能满足社区现今需求,却象征着教会在社区扎根的一段历史。

    建筑师决定透过全面的重建方案重塑教堂昔日魅力。设计利用教堂的原生设计,将部分形体及外壳如镜子倒影般复制,构成外形对称的新建筑。过程中亦需保留并重置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构件,包括香港早年唯一的木桁架屋顶系统中四件木桁架,呈现出新旧交汇的多彩面貌。重建后的教堂亦增设电梯以方便长者出入。

    1/4

    融入建筑资讯模型 启发未来设计

    LWK + PARTNERS 从早期开始已应用建筑资讯模型(BIM) 。在曦芸居项目中,BIM 就被应用到建筑全生命周期,融入设计、施工至运营,提升效益及用家体验。在设计及施工阶段,事务所采用 BIM 使设计、可视化、施工安全、协调、工料测量、成本控制和工程规划等各个流程更顺利完成。到了运营阶段,连接着竣工 BIM 模型 / 装配竣工 BIM 模型的物联网感应器及机器人装置可收集各项数据,如温度及室内空气质素,让运营方掌握空间环境信息及住户居住状态。相关数据不单可适时回应度身订制的护理计划,更可为未来相关发展项目的设计提供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开始正视老年生活规划,建构长者及年龄友善的环境变得十分重要,而家居设计就是一个理想的起步点。要实践健康共融的社会,未来的养老项目必须提供多元化选择,迎合不同程度的护理需求,让长者按自身需要享受积极活跃的生活模式,颐养天年。同时,养老项目并不是独立于城市环境的单独个体,而是应与周边社区肌理和城市文脉相结合,才能体现人性化的未来生活环境。